Thursday, May 26, 2011

茉莉花與鳥巴Jasmine Vs Ubah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時代論壇1236期
2011年5月8日



茉莉花與鳥巴
  茉莉花革命方興未艾,起因是國家領袖獨栽及貪腐政權,人民生活艱苦。有人認為因為網絡媒體的傳播,資訊流動強,群眾互動佳,號召人民走上了街頭,因此又稱作「Twitter革命」或「WikiLeaks革命」。
  東馬的砂拉越州於日前舉行了選舉,有人曾以"大紅花革命"來稱之,不過沒得到響應,倒是砂州鳥犀鳥(Hornbill),因為在野黨民主行動黨製成吉祥物,瘋迷了不少群眾,一時供不應求。犀鳥造型的吉祥物叫著“UBAH”或“烏巴”,是馬來西亞國語“改變”的意思。砂拉越選舉時在野黨也以貪腐濫權為“拔白毛”(州首長因白髮而得名)的宣傳主軸;在市區方面,朝野政黨都充份利用了網絡的宣傳,如設置面子書、部落格等,一些反對派的網絡媒體還被侵襲而癱瘓。
  選舉結果,在野黨獲得席位倍增,不過對於在朝黨的超過30年的執政地位仍未能動搖。因此中央政府視砂州為“定期存款”地位,是保皇者也是造王者。這一方面是種族因素,一方面則是城鄉的資訊差異大。其中網絡只能在市區產生效應,未能在鄉區連電話都沒有的五千多所長屋(砂拉越最多人口的達雅族群居住)發生影響力。
  整體來說,在野黨得票大幅度增加,執政黨的得票率自63%降至55%,由此看出,人民求變的心仍殷,這是民主的進程。聖經曾提及“不要效法這個世界,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,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,純全可喜悅的旨意。”(羅121-2)“心意”原指人的心,由心發出的人生觀,道德觀與價值觀等。保羅勸咱們把自己當作活祭獻上,時時為主而活,心靈得以“烏巴”,清楚明白神的旨意。我們應以合乎神的心意並蒙主喜悅的不變真理,多樣化的呈現方式來應對萬變的世代。

(黃孟禮,東馬衛理報總編輯,mengleiwong@gmail.com 2011年420日)



移民.移國


時代論壇1229期
2011年3月20日
移民.移國

  人類創世以來,為了基本生存及更美好生活,移民活動早已有之。古今中外,各種民族,東來西往,南遷北移,奔波不停,移民的腳步從未停止過。
  日前,讀到西馬的一位年輕民俗專家李永球寫的一本書叫“移國”,他形容“移國”指的是移民、移居的國家,尤其海外華人的祖先均是由“本國”遷徙到“移國”,意味著早期先輩們大量的移民潮,從自己的國家移到另一個國家定居,参與開荒、發展、建設與奉獻。與此同時,經過物換星移的洗禮,移國從英殖民地政府手上爭取到了獨立,從華僑身份成為華人身份,馬來西亞也成為大家的祖國。
  華人在中國,很早就自北方遷往南方,或闖關東,或走西口,或移海外,或下南洋。華人移居馬來西亞的歷史可能超過千年,不過較規模的遷移大約才四、五百年,東馬的砂拉越則因為當時英人統治者,歡迎華人移民,開始大量移入。然而,馬國獨立後,由於政策的不公平、發展空間的窒礙,為了深造就業,五十年來估計超過一百萬人才外流。單單2007年至2009年期間約有50萬名國人離馬。這還不包括早出晚歸來回新加坡工作的龐大馬國人群體。
  移民,移國,再移民,再移國……。整個地球都出現遷移互動現像,到底世界那裡是最理想居住的地方呢?何處是兒家?日前,被稱為世界最後的桃源地,最適合退休生活的地方,十多年前不少移國嚮往的白雲家鄉,紐西蘭,卻因為短短一年內發生兩次大地震,造成不少傷亡,包括一名同鄉子女,不禁令人感嘆萬千。在天災人禍頻頻發生的時代裡,聖經希伯來書十一章提及咱們在人世間只是客旅,異鄉人,所渴慕的應該是那在天上更美好的家鄉。
(黃孟禮,東馬衛理報總編輯,mengleiwong@gmail.com 2011年31日)



Wednesday, May 25, 2011

本色化遊行


時代論壇1220期頁10
2011年1月6日
本色化的遊行

  1977年,詩巫,一個人口不到20萬的小鎮,配合聖誕節,眾教會發起了聯合報佳音的遊行活動。參與者自最初的一兩千人,到現在每年6千至萬人之間,成為詩巫的常年宗教盛事。
  近年來,漸漸地,在東馬砂拉越與沙巴兩個州的其他城鎮也相互仿效。今年於聖誕前的兩個星期,全部有超過7-8個大小城鎮舉行了這種報佳音遊行,吸引了成千上萬無數市民的圍觀。這在以伊斯蘭為主的馬來西亞,出現如此規模的其他宗教遊行,不只宣告基督降生好消息,也是教會合一的見證,更是多元宗教與多元種族的特色。
  自最初的純步行,至今由各宗派不同教會裝飾的花車、樂團、詩班、街舞隊、十架燈籠及高舉不同語文的“上帝是愛”與“以馬內利”字眼的海報等,還有單車、輪椅行;更讓外國遊客感到興趣的自過去的約瑟馬利亞的西化模特兒,到打扮中東型的牧羊人等,今年的約瑟與馬利亞則是深具本地傳統特色的原住民裝扮,就是伊班族(Iban)人及原住民穿著傳統的服裝,抱著“小聖嬰”,令人耳目一新。
  基督教一直被稱為洋教,鋼琴、弦鼓等被視為西方文化的產品。這些年來,本土化的禮儀及樂器是不斷地在提倡著,如何配合與呈獻,是道成肉身的另一個值的思考的課題。
  講到東方特色,一路來以中華民族傳統為主,尤其隨著中國的崛起,中華形式的包裝已經進入每個領域,除了各種物品也概括在文化層面。正當中國要擺脫一路來被視為霸權西方文化的包裝的文化產品,其實,由許多不同文化及民族構成的東南亞各國,也籠罩在“中國風”的無孔不入的影子之下。其實,東方不只是中國化,是可以呈獻更多樣化與更獨特的文化與內涵的。
(黃孟禮,東馬衛理報總編輯,mengleiwong@gmail.com




相關文章圖片:

2010-12-19聖誕遊行Christmas Carol Procession